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周易本义序卦传 正文
周易本义序卦传,周易正义与周易本义的不同

内容导航:
Q1:周易本义的概述
1986年5月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周易本义.朱熹注》为朱熹著。
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别号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沧州病叟等。天资聪慧。十四岁时父亲去世,遵父遗训,师事胡宪、刘勉之、刘子翬三先生。十九岁登进士第,一生叙任官职二十余次,但遭逢不遇,抑郁不得志。二十四岁时问学于其父同学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,因得承袭洛学正统。与张栻、吕祖谦同出其时,过从甚密,人称“东南三贤”,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。其著述有《周易本义》、《诗集传》、《仪礼经传通释》、《家礼》、《释宫》、《孝经刊误》、《四书或问》、《论孟精义》、《或问小注》、《伊洛渊源录》、《名臣言行录》、《绍熙州县释奠仪图》、《四书问目》、《上蔡语录》、《延平答问》、《近思录》、《杂学辨》、《小学集注》、《阴符经考异》、《周易参同契考异》、《原本韩文考异》、《楚辞集注》、《晦庵集》、《南岳倡酬集》、《大学章句》、《论语集注》、《孟子集注》、《中庸章句》、《朱子全书》、《二程遗书》、《通鉴纲目》、《易学启蒙》、《卦考误》、《通书解》、《朱文公易说》。另有《朱子语类》也为朱熹言。
“周易”原本是卜筮之用。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。孔子作“十翼”,进一步阐述了 “周易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;王弼作《周易注》、《周易略例》也进一步阐述“周易”的义理。
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,世称“程朱”,而他的《易》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。程氏《易》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,以义理解《易》;朱熹则认为《易》是卜筮之书,作《周易本义》就是要还《周易》的本来面目。
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周易本义.朱熹注》卷首尚有河图图、洛书图、伏羲八卦次序图、伏羲八卦方位图、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、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、文王八卦次序图、文王八卦方位图、卦变图共九个图,与陈抟、郡雍象数学接近。
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初稿名《易本义》,定稿历经二十余年。初稿《易本义》依吕祖谦《古周易》本分卷。上经和下经各一卷;十翼(即 :《彖》上传、《彖》下传、《象》上传、《象》下传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上传、《系辞》下传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)每翼为一卷 。“经”、“翼”共合十二卷。成书定稿,朱熹将书名定为《周易本义》,将原稿割裂,重组成四卷。上经,卷一;下经,卷二;《系辞传》,卷三;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、《杂卦传》为卷四;《彖传》与《象传》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。故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。
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,而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。
二千多年来,孔子受到官方的提倡和保护。历朝历代都尊孔,并封给孔子种种称号。周敬王四十一年(公元前479年),孔子去世,弟子心丧三年,庐于墓旁者百余室,因名其地为「孔里」,并各植树一棵。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,为名相、博士、大儒。1974年出生在之孔垂长先生,为其79代嫡孙。孔子是教育家、亦是家,孔子去世后,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,不断追封追谥。 西汉元始元年(公元元年),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“褒成宣尼公”古人认为“褒成”是国名,“宣尼”是谥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北魏太和十六年(公元492年),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“文圣尼父”。“文圣”是尊号,“尼父”是敬称。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,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“邹国公”,“邹”是国名,“公”是爵位。 隋开皇元年(公元581年),文帝杨坚称孔子为“先师尼父”;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,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“先圣”。“先师”、“先圣”都是尊称。贞观十一年(公元637年),改称孔子为“宣父”,“宣”为谥号,“父”是美称。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,高宗李治赠孔子为“太师”,“太师”为官位。武周天绶元年(公元690年),武则天封孔子为“隆道公”。“隆道”是封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公元739年),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“文宣王”。“文宣”为谥号,“王”是爵位。这儿的“王”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,而是周天子“武王”“成王”的王。 宋仁宗至和二(1055年)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,后代相沿不改。自诞生朱熹注解《周易本义》的宋朝之后,历代朝廷或对孔子的尊崇,有赠无减。元朝大德十一年(1307年)成宗加衔“大成至圣文宣王”。明朝世宗嘉靖九年(1530年)尊“至圣先师”。清朝顺治二年(1645年)世祖尊“大成至圣文宣先师”。中华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国民尊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中华人民于2011年1月11日,在了天安门广场东侧立一尊重17吨、总高9.5米的青铜铸造的中国国家孔子像。其中“9.5米”乃易经中的九五中正之义。告诉人们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。中华人民以孔子名字命名的《孔子学院》遍及世界各国。因此,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也就备受其之后历代朝廷或青睐。宋嘉泰年间,有朱熹注解的《易本义》稿本流传。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成书后,有朱鉴刊本,吴革刊本。《四库全书》收入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十二卷本,并附有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四卷本;《西京清麓丛书正编》和《刘氏传经堂丛书》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十二卷本;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、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铅排本《四书五经》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《四库易学丛刊》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四卷本;1986年5月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《周易本义.朱熹注》四卷单行本。另有阳明手抄本、元刊本、陆有明覆宋本、康熙五十年(1711年)曹寅刻本、江宁局复刻刘氏本、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有苏勇校注本、1994年广州出版社有廖名春标点本七种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四卷本。因此其对中国“哲学”和“易学”研究也就影响很大。
Q2:十翼的易经·序卦传
有天地,然后万物生焉。盈天地之间者,唯万物,故受之以屯;屯者盈也,屯者物之始生也。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;蒙者蒙也,物之稚也。物稚不可不养也,故受之以需;需者饮食之道也。饮食必有讼,故受之以讼。讼必有众起,故受之以师;师者众也。众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比;比者比也。比必有所畜也,故受之以小畜。物畜然后有礼,故受之以履。履而泰,然后安,故受之以泰;泰者通也。物不可以终通,故受之以否。物不可以终否,故受之以同人。与人同者,物必归焉,故受之以大有。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谦。有大而能谦,必豫,故受之以豫。豫必有随,故受之以随。以喜随人者,必有事,故受之以蛊;蛊者事也。有事而后可大,故受之以临;临者大也。物大然后可观,故受之以观。可观而后有所合,故受之以噬嗑;嗑者合也。物不可以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贲;贲者饰也。致饰然后亨,则尽矣,故受之以剥;剥者剥也。物不可以终尽,剥穷上反下,故受之以复。复则不妄矣,故受之以无妄。有无妄然后可畜,故受之以大畜。物畜然后可养,故受之以颐;颐者养也。不养则不可动,故受之以大过。物不可以终过,故受之以坎;坎者陷也。陷必有所丽,故受之以离;离者丽也。
有天地,然后有万物;有万物,然后有男女;有男女,然后有夫妇;有夫妇,然后有父子;有父子然后有君臣;有君臣,然后有上下;有上下,然后礼仪有所错。夫妇之道,不可以不久也,故受之以恒;恒者久也。物不可以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恒(遁)。V(遁)者退也。物不可终恒(遁),故受之以大壮。物不可以终壮,故受之以晋;晋者进也。进必有所伤,故受之以明夷;夷者伤也。伤於外者,必反其家,故受之以家人。家道穷必乖,故受之以睽;睽者乖也。乖必有难,故受之以蹇;蹇者难也。物不可终难,故受之以解;解者缓也。缓必有所失,故受之以损;损而不已,必益,故受之以益。益而不已,必决,故受之以夬。夬者决也。决必有所遇,故受之以姤;垢者遇也。物相遇而后聚,故受之以萃;萃者聚也。聚而上者,谓之升,故受之以升。升而不已,必困,故受之以困。困乎上者,必反下,故受之以井。井道不可不革,故受之以革。革物者莫若鼎,故受之以鼎。主器者莫若长子,故受之以震;震者动也。物不可以终动,止之,故受之以艮;艮者止也。物不可以终止,故受之以渐;渐者进也。进必有所归,故受之以归妹。得其所归者必大,故受之以丰;丰者大也。穷大者必失其居,故受之以旅。旅而无所容,故受之以巽;巽者入也。入而后说之,故受之以兑;兑者说也。说而后散之,故受之以涣;涣者离也。物不可以终离,故受之以节。节而信之,故受之以中孚。有其信者,必行之,故受之以小过。有过物者,必济,故受之既济。物不可穷也,故受之以未济终焉。
范曾 字十翼,别署抱冲斋主,1938年7月生,江苏南通人。为当代极负盛名的国画家。擅长中国人物画,兼长诗文、书法。《灵道歌啸图》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,《八仙图》等藏于中国美术馆,《秋声赋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。出版有《鲁迅小说插图集》、《范曾书画集》、《范曾画集》、《范曾吟草》、《范曾书画集》、《范曾怀抱》、《范曾自述》等。1979年他首访日本,被日本誉为“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”。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,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。
Q3:易经序卦传原文及翻译
序卦传
《序卦传》作为孔子所撰的《易传》十翼之一,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。是对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的推衍关系的总括。它依据卦名的含义,把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或相因、或相反的因果联系序列而加以诠释。
中文名
序卦传
拼音:
xù guà zhuán
出自
《易传》“十翼”之一
内容
推衍关系的总括
快速
导航
基本解释
著作释名
上篇原文
下篇原文
名次序歌
著作信息
词目:序卦
拼音:xù guà zhuán chuan
基本解释
序卦亦称《序卦传》。《十翼》中的一篇。说明《易经》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,从天地万物说起,以“有天地,然后万物生焉。盈天地之间者,唯万物”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首位。然后以万物生长的过程、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物极必反、相反相生的运动规律等解释其它各卦的相互关系,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,以“物不可穷,故受之以未济终焉”来解释最后一卦“未济”卦。借助已有的经传文字,或取卦象,或取卦义,以两卦为一组,用对立统一思想,试图将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系链。其采用的基本上是以偏概全的方式,不能以此完全代替六十四卦卦序思想,但其本身的思想观点仍值得研究。成书年代或言约在汉代宣、元之间,或言约在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间。一般以为晚出,迟于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系辞》等。
著作释名
Q4:周易本义是什么?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049549.html?wtp=tt
Q5:周易本义是什么?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049549.html?wtp=tt
Q6:周易本义的概述
1986年5月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周易本义.朱熹注》为朱熹著。
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别号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沧州病叟等。天资聪慧。十四岁时父亲去世,遵父遗训,师事胡宪、刘勉之、刘子翬三先生。十九岁登进士第,一生叙任官职二十余次,但遭逢不遇,抑郁不得志。二十四岁时问学于其父同学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,因得承袭洛学正统。与张栻、吕祖谦同出其时,过从甚密,人称“东南三贤”,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。其著述有《周易本义》、《诗集传》、《仪礼经传通释》、《家礼》、《释宫》、《孝经刊误》、《四书或问》、《论孟精义》、《或问小注》、《伊洛渊源录》、《名臣言行录》、《绍熙州县释奠仪图》、《四书问目》、《上蔡语录》、《延平答问》、《近思录》、《杂学辨》、《小学集注》、《阴符经考异》、《周易参同契考异》、《原本韩文考异》、《楚辞集注》、《晦庵集》、《南岳倡酬集》、《大学章句》、《论语集注》、《孟子集注》、《中庸章句》、《朱子全书》、《二程遗书》、《通鉴纲目》、《易学启蒙》、《卦考误》、《通书解》、《朱文公易说》。另有《朱子语类》也为朱熹言。
“周易”原本是卜筮之用。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。孔子作“十翼”,进一步阐述了 “周易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;王弼作《周易注》、《周易略例》也进一步阐述“周易”的义理。
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,世称“程朱”,而他的《易》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。程氏《易》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,以义理解《易》;朱熹则认为《易》是卜筮之书,作《周易本义》就是要还《周易》的本来面目。
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周易本义.朱熹注》卷首尚有河图图、洛书图、伏羲八卦次序图、伏羲八卦方位图、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、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、文王八卦次序图、文王八卦方位图、卦变图共九个图,与陈抟、郡雍象数学接近。
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初稿名《易本义》,定稿历经二十余年。初稿《易本义》依吕祖谦《古周易》本分卷。上经和下经各一卷;十翼(即 :《彖》上传、《彖》下传、《象》上传、《象》下传、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上传、《系辞》下传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)每翼为一卷 。“经”、“翼”共合十二卷。成书定稿,朱熹将书名定为《周易本义》,将原稿割裂,重组成四卷。上经,卷一;下经,卷二;《系辞传》,卷三;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、《杂卦传》为卷四;《彖传》与《象传》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。故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。
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,而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。
二千多年来,孔子受到官方的提倡和保护。历朝历代都尊孔,并封给孔子种种称号。周敬王四十一年(公元前479年),孔子去世,弟子心丧三年,庐于墓旁者百余室,因名其地为「孔里」,并各植树一棵。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,为名相、博士、大儒。1974年出生在之孔垂长先生,为其79代嫡孙。孔子是教育家、亦是家,孔子去世后,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,不断追封追谥。 西汉元始元年(公元元年),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“褒成宣尼公”古人认为“褒成”是国名,“宣尼”是谥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北魏太和十六年(公元492年),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“文圣尼父”。“文圣”是尊号,“尼父”是敬称。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,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“邹国公”,“邹”是国名,“公”是爵位。 隋开皇元年(公元581年),文帝杨坚称孔子为“先师尼父”;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,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“先圣”。“先师”、“先圣”都是尊称。贞观十一年(公元637年),改称孔子为“宣父”,“宣”为谥号,“父”是美称。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,高宗李治赠孔子为“太师”,“太师”为官位。武周天绶元年(公元690年),武则天封孔子为“隆道公”。“隆道”是封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唐开元二十七年(公元739年),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“文宣王”。“文宣”为谥号,“王”是爵位。这儿的“王”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,而是周天子“武王”“成王”的王。 宋仁宗至和二(1055年)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,后代相沿不改。自诞生朱熹注解《周易本义》的宋朝之后,历代朝廷或对孔子的尊崇,有赠无减。元朝大德十一年(1307年)成宗加衔“大成至圣文宣王”。明朝世宗嘉靖九年(1530年)尊“至圣先师”。清朝顺治二年(1645年)世祖尊“大成至圣文宣先师”。中华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国民尊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中华人民于2011年1月11日,在了天安门广场东侧立一尊重17吨、总高9.5米的青铜铸造的中国国家孔子像。其中“9.5米”乃易经中的九五中正之义。告诉人们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。中华人民以孔子名字命名的《孔子学院》遍及世界各国。因此,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也就备受其之后历代朝廷或青睐。宋嘉泰年间,有朱熹注解的《易本义》稿本流传。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成书后,有朱鉴刊本,吴革刊本。《四库全书》收入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十二卷本,并附有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四卷本;《西京清麓丛书正编》和《刘氏传经堂丛书》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十二卷本;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、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铅排本《四书五经》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《四库易学丛刊》它们都收入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四卷本;1986年5月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《周易本义.朱熹注》四卷单行本。另有阳明手抄本、元刊本、陆有明覆宋本、康熙五十年(1711年)曹寅刻本、江宁局复刻刘氏本、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有苏勇校注本、1994年广州出版社有廖名春标点本七种朱熹注解的《周易本义》四卷本。因此其对中国“哲学”和“易学”研究也就影响很大。
- 上一篇:2022年1月22日巨蟹座运势
- 下一篇:测试出生日期是阴阳